化纖新形式產業需升級
發布時間:2013-11-07 新聞來源:一覽化纖英才網
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的化纖行業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規模上看,化纖產量由2000年的694萬噸,增加到2012年的3792萬噸,年均增長37.2%;從化纖歷年進出口看,化纖短纖出口量由2000年的2.22萬噸增加到2012年的99.97萬噸,年均增長了367%;化纖長絲出口量從2000年的7.78萬噸增加到2012年的146.84萬噸,年均增長了149%;而短纖進口量由2000年的104.3萬噸,到2012年下降到47.46萬噸;化纖長絲進口量由2000年的60.99萬噸,到2012年下降到34.63萬噸。
從這組數據不難看出,我國化纖進口量在不斷減少,而出口量卻在日益增長,行業產量已占到世界產量的65%,化纖產品幾乎涵蓋了所有品種,主要的化纖工藝技術和裝備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成為世界上生產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化纖大國。
當前,隨著各種成本的不斷上升,我國經濟已經全面進入高成本時代,化纖行業也不例外。早些年的低成本競爭優勢已經不復存在,曾經低成本發展模式是我國化纖工業快速發展的支撐點,如今卻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阻力,如何突破高成本局限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而且在這個高成本時代,我國化纖行業中還存在著其他幾項制約行業發展的難題。一是高新技術纖維、高附加值產品比重比較低,絕大多數的高新技術纖維的核心技術及關鍵技術裝備有待進一步提高。若自主創新能力不提高,勢必會影響到整個化纖行業的創新與升級。二是國內化纖工業經歷了高速發展時期,但主要是以常規纖維生產能力的擴張為主,常規化、同質化產品過度發展問題凸顯。在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出現大幅波動的時期,很多企業還停留在低價競爭的低水平階段。三是中國化纖企業仍然主要是以生產為主的,產業營銷和品牌建設滯后,高成本和低價格競爭侵蝕了利潤空間,造成整體利潤水平偏低。
因此,在中國化纖全面進入升級提效的關鍵時期。加快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的轉型,培育和形成以創新、質量、品牌、服務為核心的新的競爭優勢,實現產業鏈、價值鏈由低端向高端的躍升,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產品的附加值,是重構中國化纖工業競爭新優勢,實現中國化纖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世界化纖工業強國的必由之路。
四大活力照亮升級之路
圍繞科技創新,端小平認為需從四個方面加強科技推動,為化纖行業注入新活力,即技術、資源、低碳、品牌。
技術創新方面,必須關注全球技術發展的最新趨勢,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消化吸收再創新”等多種方式加快化纖行業技術創新步伐;采用現代材料科學、信息技術、納米技術、生化技術等基礎理論研發轉化的實用技術,改造和提升當前化纖產業中的工藝技術、裝備、過程控制。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注意環境友好、科技推動,就化纖行業而言,綠色、低碳、循環將成為化纖行業新時代的主題,要注重發展先進濾材、濾料,包括先進的保溫材料,先進的輕型骨架材料等等。在科技推動方面,與化纖行業相關的應用領域如飛機、高鐵、軍工、航空航天等都在迅猛發展。因此從這方面而言,中國經濟的轉型,也為化纖行業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戰略機遇。
技術、資源、低碳、品牌,這四大活力同黨的十八大的要求息息相關。由此看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在行業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化纖行業的轉型升級之路,愈發顯得光明起來。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 |
![]() |
![]() |
![]() |
![]() |
![]() |